如何解译卫星遥感数据
卫星遥感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为基本数据源,根据它的属性信息建立数据解译标志,可提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如果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卫星遥感数据的其他相关信息,将其转化为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可建立较为完善的遥感信息解译模型,实现计算机对遥感数据的自动处理并解译和提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大大提高遥感数据提取和判读技术,增加数据采集的客观性,避免人机交互式采集时人工判读的主观性和不同人判读时的不一致性,缩短数据采集周期,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人类通过遥感卫星传感器获取和积累了大量遥感数据信息,但目前还不能有效处理和充分利用这些数据,遥感信息解译模型的建立则可以改变这种状况。此外,遥感信息模型作为地理信息模型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也有利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遥感信息解译标志和模型建立的条件
现在,各卫星遥感传感器所选接收电磁波谱的波段范围大体相同,其全色波段范围也是基本一致的,目前主要依靠接收地面反射电磁波获取卫星遥感数据,有利于建立合适的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和模型。经过几十年的应用,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卫星遥感数据和经验,且数据的质量稳定可靠,有利于建立公用的遥感数据解译标志和模型。卫星遥感技术发展很快,如法国SPOT5卫星影像分辨率可达到2.5米,并可获得立体像对,进行立体观测,为高精度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提供了可靠保障,也为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和遥感影像信息模型的开发与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卫星遥感传感器和遥感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很快,一些传感器的立体观测,各类遥感数据分辨率的提高和遥感
数据增强处理技术的发展,为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和遥感影像信息模型的开发和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遥感影像数据的快速解译和处理提供了可靠的支持。遥感数据处理和解译软件的发展为遥感信息模型的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
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
遥感影像解译标志也称判读要素,它能直接反映判别地物信息的影像特征,解译者利用这些标志在图像上识别地物或现象的性质、类型或状况,因此它对于遥感影像数据的人机交互式解译意义重大。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可以提高我国遥感影像数据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的精度、准确性和客观性。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和气候差异很大,可根据地貌、气候条件,把全国划分为不同类型地貌样区,在简型地貌样区建立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解译标志,有利于用正确的方法确定采集范围。对于某些特殊地理信息要素,可建立专门解译标志。在建立遥感信息模型时,可把这些属性添加到逻辑运算内。对于建立解译标志所采用影像的季节应避免植被覆盖度高的夏季,避免使用积雪较多、云层遮盖或烟雾影响较大的数据。要根据满足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提取的要求选择遥感影像波段组合顺序及与全色波段进行融合。在对数据进行增强处理时,要避免引起信息损失。
在影像上选择典型的标志建立区的要求是:范围适中以便反映该类地貌的典型特征,尽可能多的包含该类地貌中的各种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且影像质量好。标志区的选取完成后,寻找标志区内包含的所有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然后选择各类典型图斑作采集标志,然后去实地进行野外校验,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直到与实地相符为止。同时拍摄该图斑地面实地照片,以便于影像和实际地面要素建立关联,表达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加深使用者对解译标志的理解。
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有利于解译者对遥感信息作出正确判断和采集,这对于用人机交互方式从遥感影像上采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作业区范围很大、作业人员知识背景差异也很大且外业踏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使作业人员迅速适应解译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解译采集要求。但是人机交互式解译毕竟无法对大量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快速处理,这就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遥感信息解译模型,以便于用计算机对遥感信息进行解译和采集。遥感影像解译标志是遥感信息模型建立的前提和基础,有了较为准确的遥感信息解译标志,才能建立较为实用的遥感信息模型。
?
遥感信息模型的建立
遥感信息模型由地形模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构成,是用遥感信息和地理信息影像化的方法建立的一种模型,它是形象模型与抽象模型结合的一类可视化模型。
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非常复杂,既有必然的规律,也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立遥感信息解译模型应考虑各种相关信息,利用量化分析和加权分析的方法,用这些因子构建遥感信息解译模型,进行相应的逻辑分析和运算。由于影响遥感影像解译、判读的因子很多,也很复杂,需要进行主成因分析,在不影响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舍弃某些次要因子,简化遥感信息模型、降低模型建立的难度。
遥感信息模型在遥感影像解译的应用,可大大提高数据采集速度,减少人工解译和采集的工作量。遥感信息模型是遥感信息的自动解译和提取的基础,也是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学分析的模型基础。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和遥感信息模型是遥感信息研究的重要方面及遥感信息应用的发展方向。(转载自 国家测绘局网) |